第二十五章 出发
慎思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五章 出发,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慎思量,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出发
“我让你三叔,还有天立和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p>
这会儿已经夜里九点钟了,农村到了这个时间,家家户户早就睡下了。</p>
现在出发的话,天亮前就能到海城市里。</p>
“行!”</p>
天立是李学庆的亲侄子,和李天明同岁,从小就没了父母,是李学庆两口子一手带大的。</p>
其他人都被李学庆打发回家了。</p>
“天明,要是……不顺的话,鱼咱就不要了,人没事就行!”</p>
“叔!您放心,保证把天立全须全影的给您带回来!”</p>
李天明吃着饼子,就着咸菜疙瘩,填饱了肚子好赶路。</p>
“天明,走吗?”</p>
李学工又检查了一遍,确定都绑牢了,二十个大木盆摞在一起,不仔细点儿可不行。</p>
第一次送的不是很多,一个大木盆里差不多能有100斤,20个就是两千斤,这已经是大青马的极限了。</p>
亏得这辆马车是钢架的,要是木头的,压上去2000斤,半路就得散架。</p>
李天明把最后一口饼子扔嘴里。</p>
“出发!”</p>
说着跳上了马车,李学工坐在另一边,李天立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跟着。</p>
这趟要是顺利的话,到时候就和李学军商量,看看厂里以后能不能派辆卡车过来拉。</p>
用马车来回运太费事了。</p>
“天明,你再和我说说,你昨天到底是怎么和你大伯定的?”</p>
李学工还是不放心。</p>
这年头,无论干什么,首先得考虑会不会犯错误。</p>
脑袋上悬着无数道雷,谁也不知道哪一道劈下来,能把人给整死。</p>
在李学工看来,农民不老老实实地种地,居然做起了买卖,这就是大逆不道。</p>
李天明知道,要是不解释清楚的话,李学工能念叨一路,只能又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说了一遍。</p>
“三叔,您想啊,要真是犯错误的事,我大伯能应下?”</p>
“这倒也是!”</p>
李学工说着,抱着肩膀,靠在身后摞起来的大木盆上,听着里面发出咣当的水声,虽然心里依旧不踏实,但还是充满了期待。</p>
“天明,你说这鱼……一斤能卖多少钱?”</p>
“差不多4毛钱!”</p>
昨天在李学军家里,李天明还真问过了。</p>
“多少?”</p>
李学工吃了一惊。</p>
“4毛钱,乖乖,县里的物资局过来收,一斤才给咱们两毛。”</p>
每年物资局收购鱼虾的价格,村支部都会贴出来。</p>
去年给的收购价就是两毛一斤,就这还比以前涨了两分钱呢。</p>
5000斤鱼,李家台子才能入账1000块钱,324户人家,每家到了年底才能分到3块钱。</p>
这也是为什么,乡亲们对于打渔都变得不积极的原因。</p>
辛苦大半个月,最后才分到这么一点儿,换做是谁能乐意。</p>
“天立,后面盯好了,千万可不敢散开!”</p>
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的李天立忙应道:“叔,放心,我盯着呢!”</p>
就这么一路聊着,一路走,速度还不敢太快,一来怕路不好,把草绳颠折了,二来也担心大青马太劳累。</p>
经过宁固镇的时候,找了个地方,把大青马放开,吃了点儿草料,饮过水,歇了差不多一个钟头,才继续赶路。</p>
走走停停,刚到市里,就被拦下了。</p>
看着走近的警察,李学工吓得脸都白了。</p>
“天明,咋整?”</p>
李天明看到三叔的反应也是哭笑不得。</p>
“您别慌啊,咱们又不是干坏事的,等会儿我和警察说,您……”</p>
就李学工现在的模样,任谁看了都以为心里有鬼呢。</p>
吆喝着,把马车停到路边,李天明主动迎了上去。</p>
“同志!”</p>
警察对着李天明敬了个礼。</p>
“你们是干什么?”</p>
大半夜的赶着马车进城,谁见了都得问上一句,更何况是巡逻的警察。</p>
“您好,警察同志,我们是给海城钢铁厂送鱼的,这是我们的介绍信!”</p>
李天明也是突然想到这一节,昨天就让李学庆以李家台子村支部的名义,开了一封介绍信。</p>
这年头出门在外,手上要是不拿着介绍信,别说办事,想要住宿都没有招待所接收。</p>
警察打着手电,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p>
“上面写的李天明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