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武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1章 格物兴国商贾入股章程,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纪武淋,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格物兴国商贾入股章程

紫宸殿的惊雷余音未散,帝京的街巷已悄然涌动起新的波澜。</p>

林臻褪去玄色蟠龙常服,换上一身靛青素面锦缎常服,外罩同色薄氅,未带仪仗,仅由两名气息内敛的亲卫随行,再次融入帝京繁华的市井之中。</p>

新政方略已昭告天下,然其落地生根,惠及黎庶,尚需时日。他需要亲耳听听,新政之下,这座千年帝都的脉搏如何跳动。</p>

朱雀大街,帝京最繁华的商道。</p>

商铺林立,幡旗招展,人流如织,喧嚣鼎沸。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食物、脂粉的混合气息,以及一种躁动不安的活力。</p>

林臻在一家名为“汇通号”的巨贾门前驻足。</p>

鎏金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庭若市,车马盈门。</p>

几名身着绸缎、气度不凡的商贾正围在告示牌前,议论纷纷。</p>

告示牌上,张贴着户部新颁的《格物兴国商贾入股章程》及汇通号发行的“格物债券”认购细则。</p>

“张老哥,您看这京畿—北疆轨道的股份,每股白银百两,年息五分,五年后可按市价赎回或转售。这买卖做得过吗?”一个微胖的粮商问。</p>

被称作张老哥的富商,捻着胡须,沉吟道:“李老弟,这得看长远。北疆雪灾,铁龙运粮,你我都见识了。这轨道一成,南北货运,快如风驰电掣,利润何止十倍。五分息,只是小头。关键是占个先机,日后分红,才是大头。”</p>

“话是这么说,”另一个绸缎商接口,“可这格物终究是新玩意儿。万一朝廷政策有变,或者那铁龙半路趴窝咱们的血汗钱”</p>

“王掌柜多虑了。”一个年轻气盛的瓷器商插话,“我爹说了,镇北王殿下言出必行。焚天雷、电报机,哪样不是惊天动地。跟着朝廷走,错不了。我已认购了五千两债券,还打算入股津门港蒸汽码头呢!”</p>

“还是年轻人有魄力。”张老哥笑道,“老夫也打算投一笔。这格物债券,利息虽不高,但胜在稳妥,由汇通号担保,户部背书。就当存了个大钱庄。”</p>

“听说周家、王家那些老世家,也动心了。”粮商低声道,“他们手里握着矿山、林场,轨道、码头、工坊,哪样不要铁料木材。这入股稳赚不赔。”</p>

“哼,那些老顽固,以前鼻孔朝天,现在也闻到铜臭味了。”瓷器商不屑道。</p>

林臻听着商贾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心中了然。</p>

新政对商贾的吸引力在于巨大的商业前景和相对稳定的官方背书。利益驱动下,嗅觉灵敏的商人已开始行动,而观望者也在权衡利弊。商贾阶层,正成为新政最积极的拥趸之一。</p>

离开朱雀大街,转入城南的工坊区。</p>

这里少了主街的繁华,多了几分烟火与汗水的味道。</p>

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木屑、煤炭和油漆的气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声、机器轰鸣声交织成一片。</p>

林臻在一家挂着“精工坊”招牌的铁匠铺前停下。</p>

铺内炉火熊熊,热气蒸腾。几名赤膊的工匠正挥汗如雨,敲打着一块烧红的铁料。</p>

铺子一角,摆放着几件新奇的铁器:一个结构精巧的齿轮组,一个改良的蒸汽阀门,还有一架小型的纺纱机模型。</p>

“掌柜的,生意不错啊。”林臻走进铺子。</p>

掌柜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肌肉虬结,正专注地打磨着一件铁器。闻声抬头,见林臻气度不凡,连忙放下工具,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托您的福,还过得去。郎君想打点什么?”</p>

“看看这些新玩意儿。”林臻指着那些铁器。</p>

“哦,这些啊。”掌柜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都是按格物院新出的图纸打的。这是改良的齿轮,传动更顺滑。这是蒸汽机用的安全阀,防爆的。这纺纱机模型,加了飞梭,效率能翻倍。”</p>

“格物院的图纸好用吗?”林臻问。</p>

“好用!太好用了!”掌柜眼睛发亮,“以前打铁,全凭经验,瞎琢磨。现在有了图纸,尺寸、角度、材料,清清楚楚。照着做,省时省力,做出来的东西还精准。听说格物院还要开匠作学堂,教我们看图纸、算尺寸、用新工具。我打算让儿子去学学,将来吃这碗饭,光有力气不行,得有脑子。”</p>

“不怕学了新东西,抢了饭碗?”林臻问。</p>

“怕啥!”掌柜爽朗一笑,“手艺在身,走遍天下。学了新东西,能打更精巧的物件,接更大的活。你看隔壁机巧阁的老刘,接了焚雷司的订单,做电报机零件,那工钱,翻了好几番!”</p>

正说着,一个年轻工匠拿着图纸跑进来:“师傅,您看这个轴承的尺寸,是不是有点问题?”</p>

掌柜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嗯,内径公差标小了。按这个做,装不进去。得改。你去格物院设在城南的技工咨询处问问,看是不是印错了。”</p>

“好嘞!”年轻工匠拿着图纸跑了。</p>

“现在方便了。”掌柜对林臻道,“有啥不懂的,直接去问。不像以前,闷头瞎干。”</p>

林臻微微颔首。格物之学,正通过图纸、学堂、咨询处,悄然改变着底层工匠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技术的普及与提升,是新政惠及民生的根基。</p>

离开工坊区,林臻来到城东的“文华坊”。</p>

此处书肆林立,墨香四溢。</p>

不少身着儒衫的学子穿梭其间,或驻足翻阅,或低声交谈。气氛比往日多了几分凝重与思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太渊之烬

小刀锋利

老婆入我怀

叔叔请放开我

重生99:开局睡了姐姐闺蜜

举杯望明月

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戒界

第四天灾:人在高武,游戏成神

天运老猫

僵尸:我是九叔父亲,开局坟被挖

柳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