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东海鹤放道人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0章 东海鹤放道人,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眼魔的秋波,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同馆是设在外交部内的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的场所。
宋元明三朝的外交机构内都设有“会同馆”供外国使节、宾客居住。
只是各朝外交机构的名称不尽相同罢了。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外交机构叫做鸿胪寺,起源于西汉,最早叫大鸿胪,主管诸侯、归附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事务。
大鸿胪的名称和职能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机构逐渐细化。
直到北齐首次将大鸿胪官署更名为“鸿胪寺”。
隋唐两朝,鸿胪寺为中央“九寺”之一,下设典客署掌外交、司仪署掌礼仪,负责接待使节、安排朝贡、翻译等,职能完备。
宋代鸿胪寺职权部分被礼部、客省等分割。
元代改设“侍仪司”,鸿胪寺名存实亡。
明代恢复鸿胪寺,但仅掌朝会礼仪,外交职能转归礼部主客司,实际作用大幅削弱。
永明城邦本来也要把外交机构称为鸿胪寺,甚至还想把最高法院称为大理寺。
但议会上多数人认为永明城邦还没有合法的独立地位,便否决了这个议题。
目前各城镇里的外交机构,都一律称作“会同馆”。
“行呢,就说是我做东请他们。”
李国助干脆地一摆手,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急忙道,
“对了,是不是还有个东海鹤放道人跟三位大人一起来的?”
“没错,是有这么一位道长。”虞明珠应道。
“他是正一道还是全真道?”李国助问道。
“正一道。”李俊臣应道,嘴角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那就一并请了。”李国助一摆手道。
他为什么对这个东海鹤放道人如此上心呢?
原来毛文龙死后,他的庶子毛承斗编纂了一部《东江疏揭塘报节抄》,成书于崇祯六年。
该书辑录天启元年到崇祯二年间,明末东江镇总兵毛文龙所发塘报、所上奏具等。
而其发行前,正是由东海鹤放道人删评,原任东江游击张应魁刊刻的。
再考虑到永明城邦上议院目前还缺一个道教的灵职议员席位,永明学会也急需精通炼丹术的人。
所以李国助才很想见一见这个东海鹤放道人,看他能否满足上述需求。
至于问他是正一还是全真,一是看他吃不吃肉,二是看他是否可能擅长炼丹术,三是看他宣扬玄天上帝信仰的潜力。
全真道跟佛教一样严禁信徒吃肉,而且相比正一道更系统化地专精于内丹术,
虽承袭部分外丹术术语,但自明以来基本转向纯粹的内丹实践。
而正一道则以外丹符箓和斋醮科仪见长。
鹤放道人若是全真,就不便请他与徐光启、沈有容、沈世魁三人一起吃饭。
即使要请,也一定要在餐桌上照顾他的戒律。
另一方面,李国助也亟需精通外丹术的人帮助自己建立中国特色的化学体系。
所以他其实更希望鹤放道人是擅长外丹术的正一道人。
就宣扬玄天上帝信仰的潜力而言,正一道也比全真道更好。
因为玄天上帝信仰的圣地武当道教是隶属于正一道的。
永乐大帝为宣扬“君权神授”,大举修建武当山宫观,将其定位为“皇室家庙”,并推崇真武大帝为明朝的护国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