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真的晚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初临战国,秦梦长歌,率真的晚晴,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到了鲁公家中,桌上很快摆满了食物。为什么说是食物不说是饭菜?因为刘璃根本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算是菜,又或者是什么菜,饭更是没有。桌上摆着的几盆食物中,刘璃只认得芋头,其他的都是不知名的叶菜,好像是山中的杂草一般。没有任何的油,就是用水煮熟了,在刘璃的时代,估计喂猪都不吃。但是刘璃知道,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普通老百姓每天的食粮。即使食物难以下咽,但刘璃还是勉强吃了些,因为她知道不吃就没得吃了。
席间,鲁公歉意的说:“姑娘,真的很抱歉,咱们家境贫寒,只有这些杂粮野菜,还请姑娘勿要嫌弃。”鲁公的原话肯定不是这样的,这是刘璃能明白到的意思,用现代话语翻译出来的。
“老人家言重了,能有口吃的,我已经非常感谢,怎敢嫌弃?”刘璃知道,这些粗劣的杂粮野菜,说不定就是他们几天的食物,她怎敢说嫌弃?她参加野战任务时,蛆虫都吃过,这些已经很丰盛了。刘璃向鲁公一家表示感谢,并大口大口的嚼着手中的芋头,装出一副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对了,老人家,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哪个国境,当今大王又是谁。”
一位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一边大口嚼着芋头,一边说道:“咱这村子,是赵国都城邯郸城外的一个小村庄,我们都是替邯郸城的地主们种地的老百姓,平日里,虽说日子过得艰苦,但也还算安稳。当今大王是孝成王,现在是孝成十五年。”这是鲁公的大儿子。
看来外面那一大片的稻田并不是他们的,而是地主们的。天天种着大米却吃不上大米饭,真是讽刺!刘璃心中不禁感叹。无论何时何地,贫富悬殊依然存在。
孝成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50年,秦始皇嬴政才9岁,应该还在邯郸城中,如果能够结识到千古一帝秦始皇,那真是……而且自己暂时也不知道要怎么穿越回去,必须要先在这战国中安顿下来,如果能攀上秦始皇,以后自己就衣食无忧了。
刘璃心中一动,说干就干,她想起了包袱里的那封信,可惜自己没专门学习过古文字,在这个时代如同文盲一般,根本看不懂写的什么。刘璃缓缓从怀中拿出那封从包袱里找到的信,目光带着些许期待地向鲁公一家询问道:“各位,不知你们是否有人能看懂上面的文字?”
众人纷纷摇头,脸上露出些许无奈之色。这时,鲁公的小儿子鲁田挠了挠头,说道:“姑娘,咱们家没人识字,就算是村里的人识字的也没有,不过我听说城中有夫子,学识渊博,或许他能知晓。”
刘璃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说道:“多谢小哥告知。不知你们能否带我去找这位夫子。”
鲁公顺了顺山羊胡子,笑道:“让我小儿子明天跟你走一程吧。”刘璃连连点头应允。
第二天清晨,鲁田便带着她前往城里找夫子读信。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虽然一开始沟通有点困难,但慢慢的,刘璃便能听懂鲁田讲的话了。其实,应该就是京城的一些方言而已。鲁田笑着对刘璃说:“姑娘,你放心,那夫子是个好人,一定会帮你解惑的。”刘璃微笑着点头致谢。
两人行至城中,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一座古朴的宅院前。一位身着青衫、面容清瘦、眼神深邃的老夫子迎了出来。鲁田上前说明情况,夫子便招手示意刘璃过去。刘璃上前一步,微微躬身,将信递上,说道:“夫子,您好,劳烦您老人家帮忙看看这信上所写何事。”
老夫子接过信,展开仔细端详,片刻后说道:“这是一封代城商人把女儿托付给妻子娘家兄长的家书。原家中富裕,一家人生活无忧,然鄗代之战惨祸降临,恐与贱内皆丧生于此,唯小女琉璃,年方二八,孤苦伶仃,特嘱其前来邯郸投靠兄长,虽多年未见,望兄长念旧情收留。她娘舅是朱家巷的一名商贩,卖菜的朱七。”
“多年未见……”刘璃灵光一闪,看来她与这受害女子是缘分不浅啊,连名字读音都一样。
附:
鄗代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51年,是战国时代燕国攻打赵国的一场战争.以下是详细介绍:
赵国自长平之战败于秦国后,国力削弱,秦国屡次进犯,其他诸侯国也想乘机侵赵获利。燕国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刺探赵国虚实后,向燕王建议攻赵,认为赵国青壮年在长平之战中均被秦将白起坑杀,无力再战。燕国名将乐毅之子乐间则认为赵国百姓熟悉军事,若兴兵攻赵,燕军必败,但燕王喜不听劝告,执意出兵.
燕王喜派出战车两千乘,兵分两路,一路由栗腹率军攻鄗,一路由卿秦、乐乘为将攻代。燕军到达宋子后,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25万前往抗击。廉颇分析燕军形势,认为燕军虽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且长途跋涉,人马困乏,遂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他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燕军,自己则率军20万迎击燕军主力于鄗。赵军同仇敌忾,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鄗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卿秦,两路燕军败退。
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燕王喜求和,赵国要求必须先用将渠为相,燕王满足赵国的需求后,赵国才同意以燕国割让五座城邑为代价,解围退还。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展现了廉颇等将领的军事才能和赵军的抗敌精神, 赵国凭借胜利鼓舞了士气,锻炼了士卒与将领,还提高了威望,度过了虚弱期,而燕国则开始走向衰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