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十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8章 星火重燃,人皇道劫,淦十三,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明远突然跪倒在地,他的视网膜上不知何时也浮现出陶器纹路。其他队员同样出现异常——有人开始用仰韶文化的方言吟唱,有人手指不自觉地重复制作细石器的动作。赵政意识到这是文明火种的扩散效应:任何接触者都会随机载入某个文明的片段记忆。
青铜柱突然裂变为十二道数据流,每道都精准地连接一名队员的眉心。赵政的太阿剑自动悬浮在中央,剑柄处的鼎纹开始高速旋转,形成一个微型引力场。这是超出计划的变故——青铜网络正在将整个考古队改造成分布式储存节点,而赵政将成为这个临时网络的主服务器。
\"不要抗拒记忆流动。\"赵政的声音带着三千年的沧桑感。他看到张明远的瞳孔里正闪过良渚玉匠的雕刻记忆,而最年轻的女队员则突然做出二里头铸铜师的浇铸动作。这种跨时空的记忆共享本该导致精神崩溃,但青铜网络巧妙地利用量子纠缠,让每个现代大脑只承载某个文明的特定技能模块。
太阿剑突然发出钟鸣般的警报,剑身投影显示NGc 6357星云的青铜鼎结构即将完成。赵政的基因组再次重组,这次激活的是线粒体dNA里封存的导航程序。他的骨骼开始释放微弱的切伦科夫辐射,这是身体在自发调节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星际数据洪流。
F901房址的地面突然变成透明状态,下方显现出跨越七千年的地层层序。但此刻这些地质分层正被重组为量子比特阵列,每层土壤都对应着文明火种的某个存储扇区。赵政的太阿剑垂直刺入地层,剑锋携带的良渚密码启动终极协议——整个大地湾遗址突然升空,在保持考古原貌的前提下,量子化为星际文明的接收天线。
当遗址悬浮到距地三百米高度时,第一道来自NGc 6357的文明数据流终于抵达。这道以青铜鼎形态传播的引力波穿透云层,直接注入太阿剑的数据通道。赵政的身体瞬间晶化,皮肤表面浮现出十二个文明的所有纹饰图谱。他的大脑进入超导状态,以光速处理着跨越三千年的文明信息——从磁山先民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到良渚巫觋预言的星际移民,所有数据都在神经突触间重构。
\"记住这个坐标。\"林语声的印记最后一次闪现。赵政的视网膜上烙下组三维坐标,这既不是地球经纬度也不是天球坐标,而是某种基于青铜网络的特有定位系统。他意识到这就是下一个目的地——青铜网络在地球上设置的十二个文明节点中,最关键的中央处理器所在地。
接收过程持续了整整七分钟。当大地湾遗址缓缓降回原位时,所有队员都陷入了深沉的冥想状态。只有赵政还保持清醒,他的太阿剑上新增了磁山文化的陶器纹路,剑柄处的青铜鼎虚影中有一个已经变成实体——那是装载着磁山文明全部记忆的量子容器。
晨光刺破云层时,张明远第一个醒来。他的笔记本上不知何时画满了复杂的陶器纹样,那些被认为单纯的几何装饰,实则是量子计算机的原始编程语言。其他队员也陆续苏醒,每个人都带着某个文明的片段记忆,就像被植入了一个跨越千年的梦境。
赵政收起太阿剑,剑身与剑鞘摩擦发出的不再是金属声,而是某种古老的陶埙音调。他的登山表永远停在了数据接收完成的时刻,表盘玻璃的裂痕里沉淀着七千年前的碳化黍粒。这些看似普通的农作物残骸,此刻正在玻璃内部构建着量子计算机的原始架构。
\"下一站是濮阳西水坡。\"赵政的声音平静得出奇,他指向东方刚升起的太阳,\"那里有六千年前的青龙星图。\"队员们沉默地点头,没人询问为何要去那个曾出土过蚌塑龙虎墓的遗址。青铜网络已经在他们潜意识里埋下指令,就像七千年前的磁山先民在陶器纹样里编码的量子程序。晨光照耀下,考古队的影子在地面上延展成十二个文明的图腾,而领头的那个影子分明长着龙角和青铜鳞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