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观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0章 宰执天下(二十四),明末争雄,如梦观影,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外,明军行军路线狭窄,只能沿着海岸线运动,但清军骑兵在辽西平原纵横驰骋,二百公里的距离不过骑兵两日行程,在战略主动性上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搞不好牵制不成,反而会被对方各个击破。
陈吉发无从反驳洪承畴的判断,毕竟,自家的队伍自家最清楚。
他有自信晋中骑兵营能够打赢北面的战争,但若是锦州那边输了,征服敖汉就没有意义了。
届时,整个辽西将都是满蒙牧马地。
思虑再三,陈吉发决定转头向北,劫掠巴林部,之后向东,做出要劫掠科尔沁的架势,然后突然掉头南下,一昼夜内侵入敖汉部草场,抢了个盆满钵满,然后心满意足向西退回克什克腾。
清属蒙古吃了这个大亏,追在身后不放。
陈吉发故意在呼斯太山口处停留了一天时间,等待追兵到来,寻求与之决战。
陈吉发将战场预设在缓坡之上,右侧是西拉木伦河谷,前方是呼斯太山口,左侧是一望无际的克什克腾草场。
当追兵前锋抵达山口时,正面对上的是阿喇克绰特部、克什克腾部的蒙古轻骑兵主力。
靠近西拉木伦河的那边,地势低洼,草甸湿润泥泞,不利于大军作战,只有兀鲁部和乌珠穆沁部的新归附部队列阵。
而宽阔的敞口方向,是一万五千的晋中骑兵主力,分为三个营,正面排列重甲骑兵,由薛虎带队,右侧靠近友军的方向是哈图巴特尔带队的蒙古重骑兵,左侧靠丘陵的方向是郑红绫率领的突击骑兵阵列。
陈吉发本人陪着夫人在蒙古人与晋中骑兵之间的丘陵上观战,这里的视野能够很好的看见山坡上的蒙古骑兵主力和重骑兵的举动,但由于高度受限,看不到西拉木伦河侧面和郑红绫的部队。
由于是千里奔袭,突击作战,队伍没有携带火炮、火箭弹和热气球等辎重设备,条件比以往经历过的任何战斗都要艰苦。
因此,今天的战斗,必然是一场白刃见红的血战。
陈吉发始终坚信,军队必须是要打出来的,练的再多再久,没有血战勇气的军队永远是散沙一盘。
因此,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让这些战士面临生死的考验,才能让整支军队拥有百战百胜的气魄。
选择在这个山口处与敌军决战,对于陈吉发和他的盟友部落来说,已经是最佳地理条件了。
作为指挥官,他能够将部队置于这样的战场,已经尽到了作为将领的义务,至于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具体战术实施者,他麾下的那些营官、队官们,以及蒙古盟友。
双方游骑率先接触,互相驱逐,以开阔己方阵线。
郑红绫率领数百骑兵先行冲杀一轮,阻止对方占据有利地形。对方则派出两股骑兵围剿厮杀,接触后双方错身而过,互有损伤。
不久后,越来越多的敌军出现在山口,开始整队列阵。
更多完成整理的部落投入了掠阵骚扰的队列。
主力部队开始向前压进,整个战场四处都是相互缠斗的游骑,互相牵引拉扯,阻挠行动,破坏阵线。
由于阿喇克绰特和克什克腾骑兵处于较高地形,马力具有优势,敌军预感从此方向突阵会比较吃亏,于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敞口方向的草场上,集中主力,准备从这里冲锋突破阵地。
这是一处大约十公里宽的敞口,蒙古重骑兵营和晋中重骑兵营分为十个大队,列成四排,缓步出现在战场上。
当敌军看清对手的装束和阵型时,那些蒙古游骑纷纷大吃一惊。
整齐统一的黑色盔甲,没有显眼的旗号,胯下战马与骑士仿佛融为整体,像整面墙般压迫而来。
面对敌军的游骑挑衅,毫无所动,紧密的阵型丝毫不乱,步伐稳健的进入战场。
黑甲洪流身后,突然响起第一声号角。
前排骑兵缓缓加速,脱离十米之后,第二排开始加速,依次执行,精准整齐,如同没有任何情感的机械。
这个方向上,排在前面的蒙古游骑已经慌了,但对方的突击骑兵还在不断骚扰,让战场的情况变得十分复杂。
指挥官在纷繁的战场上很难看到敌军阵后的举动,因此这支奇怪的、安静的、具有十足压迫感的重骑兵,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身后的蒙古贵族重视。
快速前行四百步,双方游骑已经逐渐撤出阵中,前阵相距已经很短了,还剩下三百步不到。
这个时候,第二声号角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