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尸骨不入徐州土
山与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尸骨不入徐州土,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山与大王,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登浑身剧震。这分明是要把弑父恶名留给陶商,为陶谦保全身后清名!他望向刘备挺直的脊梁,恍惚又见当年那个在联军大帐为公理据理力争的年轻将军,原来仁义之下,亦有霹雳手段。
五更梆子敲响时,刘备独坐灵堂。陶谦的棺椁停在徐州舆图前,他亲手将糜竺送来的新麦穗供在案头。展昭的脚步声自廊下传来,裂纹瞳孔映出棺椁上流转的星辉,陶谦也有诸侯气韵,可惜一代仁主生不逢时。
\"好个'尸骨不入徐州土'。\"展昭广袖扫过供香青烟,\"经此一役,徐州士族再不敢以'客军'视主公。\"
刘备却将《徐州风物志》收入怀中,玄氅在晨风中烈烈如旗:\"陶公教我最重要的,不是收服人心。\"他蘸着露水在棺椁写下\"仁\"字,\"是让百姓知道,这世道还有人把他们的命...当命。\"
“君复,你说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我们所想的,人人如龙。”这一刻的刘备甚至于显得有一些脆弱,显然看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死在自己面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更何况在此之前很多时候兖州都把徐州当成竞争对手或者敌人。
府衙外忽然传来喧嚣。数百徐州老者自发聚集,麻衣素服间,有人捧着陶谦当年分发的赈灾木碗,有人攥着劝农时赠的曲辕犁图。不知谁起了头,苍凉的《击壤歌》混着哭声荡开晨雾: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刘备按剑的手微微颤抖。他看见人群中有个工匠,似乎打算打造个陶谦灵位与新颁的《屯田令》并排供奉,这或许便是对\"仁政\"最好的注解。
城头忽起号角,曹操的先锋旗已出现在地平线。刘备最后望了一眼陶谦棺椁,雌雄剑锵然出鞘:\"传令三军,开城门!\"
\"不是迎战。\"他剑尖遥指彭城方向,\"迎流民!\"
朝阳刺破阴云时,下邳城门轰然洞开。数以万计的饥民涌入城郭,他们背着陶谦当年分发的藤编粮袋,袋中装的却是刘备新发的粮食。曹操的虎豹骑在十里外勒马,卷土重来的夏侯渊的箭矢悬在弦上,终究没有射向那道玄氅猎猎的身影。
荀攸跪坐城楼抚琴,弦音混着夯土筑墙的号子响彻云霄。他望着刘备亲手为流民分发麦种的背影,忽然想起荀彧的质问:\"那般痴人,能走多远?\"
琴声忽转激越,惊起一群白鹭。答案或许就在百姓脊梁渐挺的弧度里,在春种秋收的麦浪中,在陶谦未能闭上的、望向未来的眼睛里。虽然徐州还有硬仗要打,但是此刻,人心归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