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师(一)
丽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天师(一),爸爸的擎天柱让我看第二集,丽端,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多疑少决,胆劣心狷。
——潘岳
司马伦的封地琅琊国东临大海,西邻司马攸的封地齐国。自东汉以来,琅琊国的治所定在开阳城,潘芘所任琅琊内史的官署,便也在开阳城中。
“张林,都安排好了吗?”此刻开阳城一家酒肆楼上的包间内,有人悠悠地问。
“回天师,都安排好了。”另一个人毕恭毕敬地回答。
“那就好。”脚步声响,被称为“天师”之人慢慢踱到了窗前,隔着半卷的竹帘望着脚下纷纭的行人。他不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穿一身件绛红色的丝袍,一头漆黑的长发并没有梳成发髻,而是随意地披在肩背上,只用一根同样绛红色的绸带略略绑住。虽然在室内并没有风,他宽大的袍袖和流水般的黑发却仿佛在轻轻飘动。
站在天师身后的,是那个叫做张林的青年。他比天师年长几岁,一张古铜色的脸上透着精悍之气。他的头上也佩戴着绛红色的头巾,不过材质却比天师的差了一截,明显地揭示了两人身份的差距。
见天师手扶窗棂,目光不住瞟向远处的城门,张林赶紧解释道:“凡是京城来就职的官员,必定会走开阳城正门,车驾也必定会从这条郡府大街前经过。属下早在上个月就预定了这家酒肆的二楼,就是为了让天师可以居高临下一览无遗,免得被那些无知小民冲撞到您的贵体。”
“贵体?”天师忽然哼了一声,转过头来,露出一张极为精致俊美的脸,“你觉得我尊贵,可我在官府的户籍中仍然是一个下贱的草民。那些世家大族把持了一切通往庙堂高位的通道,我们这些寒门庶民,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蝼蚁罢了。”
“不不不……”张林知道天师的脾气,不敢和他秀媚惑人的目光对视,连忙低下头陪笑道,“天师神通广大,之所以还困在琅琊这个小地方,只是因为洛阳朝廷还没有见识到您的本事。属下倾尽家财追随天师,就是相信天师迟早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是吗?”天师似乎很喜欢听到这种说辞,脸色不忿之色稍稍平息。“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做下这番布置吗?”他白皙纤长的手指把玩着一枚雕工精致的白玉兽头印章,好整以暇地问张林。
“属下不知。”张林老实地摇了摇头,“不过天师自然有天师的道理。”
“上个月,我做了一个梦。”天师的眼神渐渐迷茫,嘴角也噙出了一个模糊的笑,“我梦见一阵清风从天而降,化作一只白鹤将我驮起。我骑着白鹤飞越千山万水,看到了一座繁华的大城。虽然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知道那里就是洛阳,是我该去的地方。我正享受着独上青天俯瞰洛阳的快意,突然发现驮着我飞行的不是白鹤,而是一个姿容绝美的少年……”天师说到这里闭了闭眼睛,似乎又沉浸在了那个美好的幻梦中,“我醒来的时候,恰好知道了新任琅琊内史潘芘带着儿子潘岳前来赴任的消息。于是我在先师灵前卜了一卦,卦象显示我的梦就应在潘岳身上。”
“明白了!”张林恍然大悟,“潘家是洛阳的官宦世家。如果潘岳真的是天师梦见的那个人,天师就可以凭借潘家的引荐前往洛阳,实现天师的宏图大志了!”
“我也未必有什么宏图大志,只是觉得人生一世,不应该蜗居在琅琊这个小地方而已。”天师懒懒地回答着,嘴角挑起一丝意味不明的笑,“何况我也想知道,所谓洛阳檀郎,是否真有传说中的那般倾城美貌?”
“属下觉得那个檀郎多半是洛阳人吹捧出来的。否则他为什么一路行来连车帘都不敢打开……”张林嘟哝了一句,“洛阳人若是有缘得见天师的真容,只怕就会明白他们是井底之蛙。天下这么大,洛阳不过是大一些的井罢了。”
“你倒是会用比喻。”听着属下的赞美,天师矜持地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再度朝窗外探了探身,看到远处的官道上腾起一片烟尘,便用手中的白玉印章敲了敲窗棂:“他们来了。”
“好!”张林应了一声,拿出一面随身的绛红色小旗,从窗口向外挥动了几下。而此时此刻,楼下直通城门的大街上,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行人。见到二楼窗前的暗号,有些人便有意识地往人前挤去,把住了通往郡守衙门的必经路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