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劫难(一)
丽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 劫难(一),爸爸的擎天柱让我看第二集,丽端,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廷对杨肇的命令是“槛送京师”,所谓“槛”是指“槛车”,就是用木栏围成的囚车。虽然一样是用囚车押送,但这其中可供押解之人玩耍的花样也不少。囚车狭小,不避风雨,车顶又有可供伸出头颅的孔洞,若是押解之人存心要折磨人犯,只消将他的脖子卡在车顶孔洞之中,再将双腕用镣铐锁在车栏之上。如此一来,人犯无法坐卧甚至无法站直,不出几个时辰就会全身痛不可当,等押解到目的地时早已气息奄奄,就算侥幸保住性命,也要留下终身痼疾。因此当初潘岳一听“槛送”二字便心胆生寒,无法想象当年摸着自己的头称赞自己有国士之才,提出要把爱女阿容许配给自己的儒将杨肇,是否也会承受如此沉重的羞辱与折磨。
幸好,当潘岳亲眼看到杨肇此刻的情形时,他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回胸膛中。有了齐王司马攸的特意关照,监军徐胤和他的手下并未为难杨肇。此刻杨肇虽然头发蓬乱身着囚服,脸上却并无伤病之色,他静静地靠着栏杆坐在囚车之内,望向潘岳的眼中满是惊讶与欣慰。
“杨刺史。”潘岳无法当众表露与杨家的关系,只能站在杨肇的囚车外拱手为礼,尽量用平静的声音问,“齐王派下官前来照看杨刺史,刺史大人若有什么要求,只管对下官言明,下官一定竭力办到。”说到最后,虽然潘岳极力压制,仍是不可避免地传出一丝哽咽之声。
“多谢齐王,我很好。”杨肇举了举带着镣铐的双手,在囚车内挺了挺腰板,看样子若是能站起身,他必定要肃立答礼,“潘郎君若是得便,还请转告朝廷,我杨肇打了败仗,乃是计不如人,甘愿领败军之罪,但杨肇一生坦坦荡荡,绝无与东吴苟且之事,杨肇可死,但绝不愿担着通敌罪名而死!”
杨肇这几句话语声琅琅,掷地有声,让潘岳的紧绷的心弦略略放松。他对着杨肇一躬到地,沉声道:“杨刺史放心,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助杨刺史洗清冤屈。”
“若是证据湮灭,无法洗清呢?”杨肇忽然咄咄逼人地问。
“若是无法洗清……”潘岳咬了咬牙,声音低沉却果决,“下官也会铭记约定,断不会让杨刺史失望。”
“好,好!”杨肇心知潘岳所称的约定便是与杨容姬的婚约,心中顿时宽慰。他闭了闭眼睛,掩去眸中残余的一缕忧思,“还请潘郎君转告齐王,杨肇有罪,不及家人,若是朝廷将杨肇明正典刑,还请齐王安排小女在我临刑前出嫁,以免还要为我守孝三年。她已经被耽搁了太久,不能再耽搁下去了……”
“下官记下了,请杨刺史保重。”潘岳再度躬身为礼,只怕自己再说下去就要流下泪来。虽然杨肇的处境比他想象的要好,但最开始的担忧释去之后,取而代之的便是无法挥去的惨伤。他竭力不去回忆当年杨肇峨冠博带气宇轩昂的模样,努力稳住脚步慢慢走向自己的马车。
“潘郎君说完了吗,说完我们就继续上路了。”带队的偏将从路边站了起来。
“说完了,不过下官还有一件事请将军通融。”潘岳指了指自己的马车,车帘上还绣着一个古篆体的“齐”字,“朝廷虽明令将杨刺史槛送回京,但尚未免官定罪,至今犹算官身,那他的家眷也自然还算官眷。因此望将军首肯,将杨家女眷移送到下官这辆马车之中。”
“将杨家女眷移交给你?”那偏将眉毛一挑,显然生出了疑心,“男女大防,难道齐王殿下不曾考虑过?”
“齐王殿下当然考虑得十分周全。”一个清脆的声音忽然插了进来,竟是一直躲在车厢内的胡芳掀开车帘走了出来。她和潘岳没日没夜奔驰了几天,原本都是风沙满面憔悴落拓,此刻她躲在车厢内用清水洗净了面容,又重新梳理了头发,便恍如一颗明珠掸掉了尘土,一轮明月拂去了云翳,瞬间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明艳不可方物,顿时把那偏将看得呆了。
“妾身乃是齐王……府中人,原本不想抛头露面,但齐王殿下命我前来照看杨家女眷,还望将军通融。”自称齐王府中人时,胡芳有些迟疑地埋下头去,深怕被人看穿自己的谎言,然而她这副神态落在那偏将眼中,却如海棠含羞娇美不胜,当即忙不迭地点头应允:“既是齐王有命,末将怎敢不从,这就将杨家女眷转挪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