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策(三)
丽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对策(三),爸爸的擎天柱让我看第二集,丽端,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喜欢便戴好了,没关系。”潘岳看着髹漆匣子中冷光闪动的五支锋锐长簪,心中一动,隐隐生出一分不祥的预感,“只是如今太平盛世,却在妇女之中流行起这种杀伐之物,不能不说是一桩怪事。”
尚书度支郎的职责是核定天下租赋物产,为朝廷收支衡入量出,名位不高却事务繁冗,乃是一个高门士族不愿担任的浊官。不过好在这个职位属于尚书台,接近内廷机枢,加上潘岳有意了解政局,很快便能打听到一些秘不外宣的宫中大事,比起当年在怀县任职时的闭目塞听有天渊之别。
潘岳的顶头上司乃是度支尚书,再往上便是尚书台之首尚书令。尚书令卫瓘此刻还兼任太子少傅,常常到东宫去为太子司马衷讲学。每每有人问及太子进学的情况,卫瓘一张清矍儒雅的脸就会阴沉下来,皱着眉头一声不吭。他虽然不说太子司马衷一句不是,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尚书令大人对太子的态度,就连当初他的女儿卫瑾称病出宫,逃过与太子联姻之事,都传说是卫瓘暗中谋划。
卫瓘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对太子司马衷的失望和担忧。以前他可以通过寄望齐王司马攸辅政来纾解,等到司马攸死后,卫瓘的失望和担忧就冲破了他明哲保身的理念。潘岳听说,就在不久之前,卫瓘在凌云台的宴会之上假装酒醉,抚摸着天子司马炎的御座连连哀叹:“这个座位可惜了。”明明白白地影射太子司马衷不配承继皇位。
因为卫瓘担任太子少傅,加上其他官员也含蓄地提过“太子有上古淳朴之风,而当今世上却充斥诸多虚伪之事,所以怕太子会受到蒙蔽”,司马炎虽然满心不悦,却也无法一味打压这种言论。于是仿佛是为了给卫瓘,也是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凌云台宴会之后,司马炎便让臣子张泓到东宫去,将一些尚未处理的国事让太子批复。为显示公正,司马炎还特地将东宫官员们都召唤到卫瓘面前宴饮,以防他们为太子捉刀代笔。
过了一些时候,张泓带着太子的批复归来,虽然言辞粗陋,但方略思路尚算清晰明白。看着天子司马炎洋洋得意的模样,卫瓘就算知道使臣张泓是太子妃贾南风一党,这份批复必是张泓与贾南风等人拟定,却无法开口戳穿他们君臣夫妻之间的诡计,只能违心地跪地谢罪,直呼“老臣该死”。
卫瓘是三朝老臣,当年钟会谋反,全凭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对晋朝建立建有大功。天子司马炎这样搪塞他,无异于宣示了他力保“立嗣以长不以贤”这条宗法铁律的决心。加上司马炎甚是钟爱太子骤然冒出来的儿子司马遹,时常称赞这个乳名沙门的皇长孙酷肖先祖司马懿的长相气质,更是摆明了司马炎已经将晋朝第三代皇帝都已选定,百官无须再对此事聒噪了。
宣皇帝司马懿是司马炎的祖父,当今活着的人们没有一个见过他年少时的模样,所以司马炎非要说皇长孙像高祖父,没有任何人可以批驳。何况如今齐王司马攸已死,百官失去可以寄托希望的目标,也就只能任由天子司马炎将皇太子、皇太孙的顺序一一排好,将司马炎的血脉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听说广陵地方有天子气,司马炎便迫不及待地将皇长孙册封为广陵王,于是太子司马衷的位子在左摇右晃了十余年后,最终如同不倒翁一样稳固下来,朝中关于储君的争执也终于平息。可是偏偏在大家都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天子司马炎忽然对太子的嫡亲弟弟秦王司马柬大加赞叹,甚至下旨将他的封邑增加到八万户,顿时又引发了新的震动。
当初晋朝建立时,齐王司马攸以景皇帝司马师嗣子之尊,被封到大国齐国,封邑两万户,已在诸王中首屈一指,就连身为皇叔的司马干、司马亮等人,封邑也不过一万户左右。如今司马炎却将各位封于中原的皇子食邑统统增加到五万户,秦王司马柬更是以八万户独占鳌头,无异于重重地打压了其他诸侯王的地位。这种皇室帝系“强干弱枝”的做法,毫无遮掩地宣示了天子司马炎唯我独尊的私心,也让听闻此事的潘岳不禁心生恍惚:若是此刻司马攸还活着,他会怎样应对如今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