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读心术,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何收到消息后,立即将五百匹战马染成枣红色,附信解释:\"此马产自巴蜀,需三月驯化方堪大用。\"刘邦抚掌大笑:\"这老狐狸早备好后手!\"遂不再追究。
领导抱怨往往带着试探意味。刘邦骂萧何是真恼还是作态?陈平听出弦外之音:既要维护萧何权威,又要解决战马短缺。现代管理中,当上司批评\"项目进度慢\",可能是提醒资源协调问题,或是暗示需要争取高层支持。
四、沉默中的惊雷
韩信要求封假齐王时,刘邦当场掀翻桌案。张良在桌下轻踩其脚背,瞬间改口:\"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这个急转弯背后,藏着读心术的至高境界——解读沉默信号。
当时韩信使者低头时脖颈僵硬,暴露出紧张而非畏惧;随行护卫的佩剑挂在右侧(非主战手的习惯);国书印泥未干却折叠整齐,说明是临时起意。这些细节让张良判断:韩信并非真要造反,而是借机索要谈判筹码。
现代职场中,领导敲桌子的频率、茶杯摆放的位置、甚至翻文件的速度,都是隐形信号。某科技公司高管曾通过董事长擦拭眼镜的次数,判断出他对并购方案的疑虑焦点——每擦一次眼镜代表对一个条款的质疑。
五、现代修炼手册
1. 微表情词典:学习周勃观察刘邦捻须动作——拇指捻须尖表示满意,整把握住则是烦躁前兆。
2. 场景分析法:萧何从不白天汇报粮草问题,总在傍晚陪刘邦散步时提及——领导在放松时更易接受坏消息。
3. 利益链透视:吕后建议杀韩信时说\"兔死狗烹\",实为提醒刘邦:杀功臣能震慑其他诸侯王。
楚汉之争落幕时,当年在鸿门宴上装醉的刘邦,最终在庆功宴上真醉了。他拉着张良的手说:\"子房啊,当年你说要摔玉玺时,可知朕心里在滴血?\"张良微笑:\"陛下今日能言此语,正因当日未执念玉玺。\"
这恰恰道破读心术的本质:不是揣摩领导此刻想要什么,而是预见他在更高格局中需要什么。就像现代企业里,优秀下属不会一味满足老板的短期要求,而是用专业判断引导决策方向。但范增的结局警示世人——过度解读可能反噬自身,他在鸿门宴后怒砸玉斗:\"竖子不足与谋!\"最终落得被项羽猜忌的下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