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进退时机,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功成身退的黄金分割点
(范蠡与文种不同结局的对比研究)
一、五湖烟雨中的转身
周敬王二十四年,姑苏城破的捷报传来时,范蠡正站在太湖的渔船上补网。越国大夫的锦袍早被他换成粗麻短褐,腰间玉带也换作草绳。船头煮着莼菜羹的陶罐突突冒泡,他突然撒手扔了渔网,对船夫大笑:\"网眼太大,该换张新的了!\"
三日前,他给勾践的辞官信里写道:\"臣闻飞鸟尽,良弓藏。今吴已灭,请辞归江湖。\"信使追到渡口时,只见舱底留着一袋珍珠,珍珠下压着半卷《孙子兵法》。勾践抚摸着珍珠长叹:\"少伯(范蠡字)知我,竟比我更知时势。\"
这番退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潇洒的谢幕。后世只道范蠡急流勇退,却不知他早在三年前便开始布局:派心腹在齐国购置盐田,安排家眷分批迁往陶地,甚至将练兵之法\"无意间\"泄露给楚国商旅。就像现代企业高管离职前,看似正常工作,实则早已注册好新公司,转移核心团队。
二、黄金枷锁的陷阱
与范蠡的飘逸形成残酷对比的,是文种枯坐丞相府的最后一夜。烛火摇曳中,他反复摩挲着勾践赐来的属镂剑,剑身映出他鬓角的白霜。七日前,他还在修订《灭吴九术》的最后一章,今日这柄剑却宣告九术已成绝唱。
\"王上为何如此?\"当侍从哭问,文种突然想起伐吴前夕范蠡的警告:\"九术终章该由君王书写。\"可他偏要补上第十术——\"强兵固本\"。此刻才恍悟,这多出的一术恰成了催命符。就像现代职业经理人完成并购后,继续推进架构改革,反被董事会视为威胁。
勾践的诏书字字诛心:\"子教寡人伐吴九术,今用其三已破吴。其余六术,请为寡人试于先王。\"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嘉靖杀胡宗宪时重现——\"卿平倭七策甚妙,剩下三策不妨教教海龙王。\"
三、黄金分割的玄机
范蠡的三次迁徙暗合现代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1. 齐地制盐:利用灭吴积累的政治资本
2. 陶地经商:切断与旧权力体系的物理联系
3. 宋国授徒:构建独立于诸侯的知识产权体系
在齐国时,他故意让家仆与官商冲突,借机暴露行踪;迁居陶地后,又安排门客在各国散布\"陶朱公已死\"的谣言。这种\"阶梯式消失术\",比现代富豪的离岸信托更高明——既保全财富,又消解政治风险。
某跨国集团创始人深谙此道,上市前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亲信安插进欧洲分公司,自己则化身\"战略顾问\"。当监管风暴来袭时,他正在南极考察站\"闭关写书\",集团声明中早已查无此人。
四、现代退场启示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