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金缕衣与枯骨台——虚荣供养的本质辩证,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临江仙·虚名浮世》

金缕衣寒枯骨透,珊瑚碎尽腥风。楚王台上细腰空。锦书翻作契,珠泪算成铜。

莫道谪仙真醉客,青莲剑挑霓虹。寒山笑指万花丛。何如归钓雪,独坐水晶宫。

“金丝玉缕裹皮囊,枯骨堆中散异香。

宴罢朱门歌舞歇,方知冷暖是黄粱。”

一、碎珊瑚记:西晋首富的生死局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洛阳金谷园内灯火彻夜不熄。

石崇斜倚在缀满南海珍珠的湘妃榻上,指尖轻敲着西域琉璃盏。忽闻仆从来报:“王家送来三尺珊瑚树!”他嗤笑着命人抬出七株血色珊瑚,当着使者面挥锤砸碎。清脆裂响中,围观宾客的抽气声与金谷涧的流水声交织成诡异的乐章。

这幕载于《世说新语》的斗富场景,实为华夏文明史上最经典的虚荣供养范本。石崇深谙“千金买笑”的潜规则——他用碎珊瑚的豪举向权贵阶层缴纳投名状,用黄金铺就的台阶攀附贾谧等当权者。但十二年后,这位西晋首富被押赴东市问斩时,当年争相献媚的“贵友”们,却正忙着瓜分他留下的二十四箱金饼。

二、华服下的白骨:供养链的千年密码

《金缕衣》古曲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但世人总难逃“金缕衣”的诱惑。从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矫命犒秦师,到明清盐商豢养“清客”充门面,虚荣供养的本质始终未变:用超额物质投入换取精神层面的阶层认证。

这种交易的残酷性在于:

1. 单向估值体系——供养者眼中的无价珍宝,在受供者处可能只是待价而沽的商品。石崇的珊瑚在贾谧眼中,不过是他政治棋盘上一枚可替换的棋子。

2. 杠杆陷阱——当唐代节度使用鎏金佛塔讨好监军宦官时,他们没意识到这些“投资”正成为政敌弹劾的罪证。正如《韩非子》所言:“香饵之下,必有悬鱼。”

3. 时间贴现——北宋汴京樊楼里,新科进士们挥金如土宴请名妓,却不知这些“红颜知己”正将他们的诗作转卖给书商。即时快感与长期风险永远不对等。

更吊诡的是,这种供养往往形成“击鼓传花”的链条。明代江南文人为求名士题匾,先重金豢养说书人传颂自己轶事,再请画师绘制《雅集图》广为散发,最终形成舆论倒逼名流就范的奇观。整个过程犹如精心编排的戏剧,每个参与者都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三、破局三策:从金谷园到菜根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师姐重生后师尊爱疯了

三更还不睡

无良少年

知否

落魄二代修仙记

田院一梦

称帝了,才告诉我父母是禁忌级?

满汉全席

我拿你当死敌,你拿我当老婆?

依然之心

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

易生E暗黑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