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2章 问吉迎婚诏,红楼之扶摇河山,沧海不笑,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p>
伯爵府,贾琮院。</p></p>
正房书房之中,贾琮拿着本程文集注翻阅,只是有些心不在焉。</p></p>
芷芍走进书房,发现给贾琮沏的香茶,早已冰冷,而且一口都没喝过。</p></p>
她在贾琮身边多年,一言一行都牵挂在心中,柔柔的问道:“三爷,你这一整天是怎么了,昨夜你就睡不安稳,今日天不亮就起身。</p></p>
整整大半日时间,虽在书房看书,但都是心神不定,以前你可从来没有这样过,可是有什么事情?”</p></p>
贾琮叹了一口气,说道:“的确有一件大事,算时间就在这一两日了。”</p></p>
自从贾琮接到曲泓秀的飞羽传信,到今天已是,没想到三爷竟猜得半分不差。</p></p>
……</p></p>
荣国府,荣庆堂。</p></p>
贾琮进入堂中,不仅贾母和王夫人、薛姨妈都在,贾政也正满脸笑意坐在一旁。</p></p>
贾母笑道:“鸳鸯刚才过去给你传话,你可是知道了喜讯,你一向心思多,既是你自己的喜事,叫听听你的主意。”</p></p>
贾政笑道:“琮哥儿这次在金陵又立下大功,刚刚被圣上升了官职,抬了府上建制,这么快又得了宫中赐婚之荣。</p></p>
只怕用不了两日时间,我贾家的这桩佳话盛事,定会传遍神京。”</p></p>
贾母也罕见的也脸带笑容,没有对儿子自吹自擂觉得膈应。</p></p>
只是一旁的王夫人,被他们两母子的举动,委实有些恶心到了。</p></p>
觉得老太太和老爷,竟然都忘了,宝玉才是衔玉而生的贵人,才是掌上明珠,才是自己的亲儿子。</p></p>
如今这位大张旗鼓被宫中赐婚,我的宝玉还是门庭冷落,怎么就没人来说亲,世上的事情何其不公。</p></p>
王夫人看了薛姨妈一眼,想到自己最中意外甥女宝钗,不然自己也不会鼓捣金玉良缘的话题。</p></p>
明年宝玉也到娶亲年岁,这事也该操持起来……。</p></p>
王夫人心中思量着,却见自己那妹妹望着贾琮,目光中颇有艳羡失落的神情,心中又是一阵不快。</p></p>
……</p></p>
贾母又对王熙凤说道:“你兄弟后日便是大喜,到时天使会在荣禧堂传旨,明天你让人将堂中清扫干净,</p></p>
再从库里取收藏的稀罕物件,多做摆设,既然是喜事,也不能堕了我荣国府的体面。</p></p>
这府上从正门到仪门,再到内外院子,也都要披红挂彩,总要对皇家荣宠以示敬意。”</p></p>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请尽管放心,琮兄弟大喜,我这做嫂子的还不得尽力,这事必定妥妥当当,老祖宗你就瞧好吧。”</p></p>
贾母对贾琮说道:“这即是你的喜事,你倒说说想要怎么操办才好,我和你老爷都在,自会为你做主。”</p></p>
贾琮说道:“依琮所见,此次宫中赐婚,东西两府还是以清简低调为上,不宜过于红喜张扬。”</p></p>
贾母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说道:“你这人怎么又说起怪话来,这办亲事可不既要大肆红喜张扬,那里还有简单低调的歪理。”</p></p>
贾琮说道:“我听说老太太上次进宫,探望甄老太妃的病情,老太太年高有见识,据你看老太妃病情何时能痊愈?”</p></p>
贾母心中正有些生气,见贾琮突然转移了话题,微微一愣,转而叹道:“人生八十古来稀,老太妃已是高寿了。</p></p>
这么大年纪没事都好,但只要病症缠身,哎,说句不敬的话,那都是极为凶险之事。”</p></p>
贾琮说道:“老太太的猜想多半是没错的,宫中赐婚,尊崇清贵,繁文缛节,一般都需多日筹备,以示皇家荣宠。</p></p>
可此次赐婚,今天宫中才下了圣旨,选定的宣诏吉日就在后天,如此急切仓促,大非寻常。</p></p>
琮担心老太妃有不忍之言,所以上皇才速昭赐婚,以此喜兆,宣慰老太妃之心。”</p></p>
贾琮话语一出,贾母和贾政等人都脸色一变,贾琮虽然说的婉转隐晦,但他们都听出其中意思。</p></p>
此次赐婚从下旨到宣诏,掐头去尾,不到三天时间。</p></p>
贾母更是出身贵勋世家,见多识广,往年也见过赐婚之事,仔细回想起来,的确不像自己家这桩如此仓促。</p></p>
其中原因,必定就是贾琮猜想的那样,甄老太妃的病情已回天无力,生死只在旦夕之间,所以宫中才会加快赐婚进程。</p></p>
贾琮说道:“琮往日听人说起旧事,旧年如有太皇太后或太妃等薨逝,朝廷曾下谕旨:</p></p>
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官民皆三月不得婚嫁。</p></p>
琮担心就算后日赐婚,前后数日,如传出不虞之言,必定来不及办喜事。</p></p>
这等情形之下,东西两府只要洒扫清洁,更换器皿礼器即可,过于红喜张扬,犯了老太妃的喜寿,反而会有不妥。”</p></p>
贾政听了贾琮一番话,也脸色一变,说道:“老太太,琮哥儿所言甚是有理,此次等到赐婚诏书,想办喜事多半要数月之后了。</p></p>
不过这赐婚之荣我贾家也算得了,余事按琮哥儿所言办理,便再稳妥不过。”</p></p>
贾母心中细想,可不就是贾琮说的这个理,宫中急促赐婚宣诏,必定是老太妃生死已在旦夕之间。</p></p>
只要宫中传出哀讯,举国皆丧,那里还可能办得了喜事……。</p></p>
贾琮见了贾母的神情,知道她已听进了自己的话,心中微微叹息。</p></p>
眼下忽悠一天算一天,只要等到锦衣卫消息入京,便是风云转变之时!</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