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到底是胆大包天,还是另有依仗?
风一样的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2章 到底是胆大包天,还是另有依仗?,重生73:怒怼吸血亲戚,坐拥空间吃香喝辣,风一样的辉,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果然,远处隐约传来几道人的交流声。
王大庆立即锁定方向,从房顶跃下,在巷子里快速穿行。
没走多久,眼前豁然开朗。
是一处围绕水塘而建的空地。
水塘边上三三两两的男女,有的席地而坐,有的低声交谈,若不留意,宛如普通村民在乘凉唠嗑。
乍一听,全是东三省口音,可细细分辨便能察觉各地略有不同。
王大庆放慢脚步,半分钟不到便听出十几种方言,不由心中赞叹:不愧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黑市,连人都聚得如此杂。
他沿水塘边慢慢转了半圈,忽然在不远处看到几个摆摊的,不禁一怔。
建国后全国推行全民所有制,私人摆摊贩卖属违法行为,除非经过审批或在特许区域,否则很可能被查被罚。
而眼下这些人如此明目张胆摆摊,到底是胆大包天,还是另有依仗?
“欸,这不是隔壁公社狗背屯的老许吗?”王大庆突然认出了一个摊主。
老许在摊位上摆着几把编织藤椅、几个大小不一的筐子和几个瓢型葫芦。
他一直靠着手艺吃饭,即使建国后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如今怎么沦落到在黑市摆摊?
带着几分疑问,王大庆走了过去。
“小同志,要不要买个筐?回家装土豆地瓜苞米正合适。”老许见人来,热情招呼。
王大庆站得笔直,没蹲下,怕巡逻队出现时来不及跑路,扫了一眼地摊,道:“手艺不错啊。”
“地上这些,每一件都是我亲手编的。”
老许说着摊开一双布满老茧和细小血痕的手掌,“你看看,老叔说话不带半点虚。”
王大庆随口试探:“听您口音像朝阳公社那边的?”
老许眼里闪过一丝警惕。
他仔细端详王大庆,看这小伙儿面白无须,衣着整洁,不像是管事的,也不像是坏人,更像是从单位来凑热闹的。
见此,他松了口气,为了生意还是如实说道:“唉,孙女病了,儿子儿媳手头都花得差不多了,这不是撑不住了,我才冒风险出来看看,小同志若是有需要,买一个五毛钱,我还送一个小的。”
王大庆脑中回忆迅速翻转。
老许的孙女确实在十六岁时得过重病,险些不治。
后来好起来后,成了屯里第一个大学生,还在合江地区的单位扎了根,成家立业,之后听说还曾经接济过郭兰英。
“老叔,这些我都需要,您帮我装一装吧。”王大庆指了指摊位上的全部物品。
“都要?”老许愣了一下,小心翼翼问。
王大庆点点头:“是的。”
“小同志家里……方便吗?”老许担心他回去挨骂,想劝他再考虑清楚。
“我自己能做主,用不完还能卖给街坊邻里。”王大庆没压着音,话里的奉天腔调一时浓重了不少。
老许听出来了,心想这年轻人八成不是本地人,要么是调到附近单位的干部,要么是出差路过,总之不缺钱,不再多嘴,利索地将大小筐子层层套好,道:“既然你都要了,老头子给个实在价,算你十五块钱。”
王大庆心中略略一算,就连那几个葫芦也算进去,总价少说得要二十五块,这十五块都不是便宜,是白送。
他立马还价:“那我给你五十块。”
话音刚落,周围几个路人纷纷回头看。
啥玩意?
砍价砍反了?这怕不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傻儿子?
老许手都僵了,愣愣抬头:“小同志你没说错吧?”
“您听得没错,就是五十块。”
王大庆一边蹲下帮忙打包,一边低声提醒,“快点儿,要是市场巡逻队过来了,您可就是钱货两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