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如何运营一个IP
大一大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0章 如何运营一个IP,双飞儿媳妇和她闺蜜免费阅读,大一大夫,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何运营一个IP
“啊?!”杨评先是一愣,随后又惊又喜,“真的吗?”</p>
“当然是真的了。”荀子良微笑的说道,“我连支票都带来了。”</p>
杨评激动的站起身来,紧紧握住荀子良的手,“这真是太感谢了,感谢您对中国科幻的支持。”</p>
太不容易了,科幻小说一直都不是主流,也不怎么受重视,现在有人愿意真金白银的出来支持,那肯定是热烈欢迎啊。</p>
杨评请荀子良稍等一会,他马上去给总编汇报了这个情况。</p>
此时《科幻世界》的总编是秦莉,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工作11年,做出了不少贡献。</p>
后来这位女总编2008年离职,然后空降来一位姓李的一把手,担任社长、总编。</p>
这位李姓社长到来之后因毫无办刊理念遭到全体编辑发行和读者的反对和声讨,于2010年被免职。</p>
科幻杂志还有一位姚副总编于2024年落马,这位还搞了一个星云奖。</p>
听说有人来赞助,秦总编自然很高兴,亲自接待了荀子良,并询问了具体合作细节。</p>
荀子良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秦总编,“这是老板拟定的一点要求。”</p>
秦总编仔细端详了一阵,试探的询问道:“这个基金能不能与银河奖合并一下。”</p>
“不行。”荀子良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首先,这个基金要完全独立。”</p>
“如果和银河奖合并,那我们干脆直接赞助银河奖算了,何必还要再成立一个基金会呢。”</p>
“评选的评委要由专业人士组成,一共五位评委,我们华夏科幻作品推广协会出两位评委,杂志社出两位评委,再从业界中聘请一位评委。”</p>
“哦,这样啊。”秦总编想了想,“可以,我们原则上可以同意这个方案,具体细节还要内部讨论一下。”</p>
说是讨论,其实也没啥可讨论的。</p>
毕竟人家是过来合作是拿钱来的,只不过是借助《科幻世界》名气而已。</p>
你要反对也没什么意义,人家不同意直接就不合作了。</p>
“评选规则可以再讨论敲定,不过原则上不会和银河奖挂钩,也不会把获得银河奖作为评选作品的加分项。”荀子良强调道,“基金会要有自己的独立性。”</p>
秦总编皱起眉头,“这会不会有点不合适,毕竟银河奖获奖作品也都是十分优秀的。”</p>
“评选作品并不会把银河奖获奖作品排除在外,而是不作为获奖的重点,这也是在鼓励其他科幻作者。”荀子良介绍道,“银河奖获奖作品也可以获奖的。”</p>
“这样还可以。”秦总编勉强可以接受这个规则。</p>
“明年搞第一届评选,先看看效果。”荀子良说道,“后续我们还会积极运作,扩大这个基金的影响力,把它办成亚洲甚至世界级的奖项。”</p>
“再过几年我们会扩大评委会人数,把国外的著名科幻作家也吸收进来。”</p>
秦总编十分高兴,伸出手来和荀子良握了握手,“希望我们合作愉快。”</p>
“合作愉快。”荀子良微笑的握手回应,“不过能不能提一个小小的要求。”</p>
“请说。”</p>
“能不能把《我在火星种土豆》这篇小说放在最近一期杂志上,并给它重点推荐一下呢?”荀子良问道。</p>
秦总编没有说话,眼睛看向了旁边的杨评。</p>
“啊?!”杨评有些迟疑,“最近一期杂志我们已经排好版了吧,而且这篇小说我们还有进行校对审核。”</p>
“拜托了。”荀子良微笑的继续说道。</p>
秦总编忽然问道:“小杨啊,这篇小说你觉得怎么样?”</p>
杨评想了想认真的说道,“这篇小说非常优秀,构思精巧,情节曲折,非常好的一篇科幻小说。”</p>
“那就放到最近一期上。”秦总编直接拍板。</p>
……</p>
秦少言很快就收到了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还有寄来的稿费。</p>
《科幻世界》在封面上用大字写着,“科幻版鲁滨逊漂流记,教你如何在火星独自求生!”</p>
杂志的第一篇小说就是秦少言亲笔撰写的《我在火星种土豆》,主编还写了推荐语。</p>
秦少言随便翻了翻杂志,随手把这一期杂志扔进抽屉里,然后给熊嘉佳打了个电话。</p>
“熊哥,让你的人行动。”</p>
熊嘉佳十分无语,“你人真够无耻的,自己写书自己花钱雇人吹捧,你就不能学点好吗,凭自己实力让人夸你。”</p>
“你懂个屁。”秦少言反驳道,“我们这行就这样,写书都是互相吹捧,花花轿子人人抬。”</p>
“光会写书有个屁用,要有资源有人脉捧。”</p>
“没人吹那是没地位没资源,就是好书也只能被埋没。”</p>
“我这也不是尬吹,我这是合理运营,好书就应该狠狠的运营!”</p>
熊嘉佳不理解秦少言这种行为,不过他还是会不折不扣的执行对方的要求。</p>
水军工作室立刻忙碌起来,在各大论坛BBs出没。</p>
什么西祠胡同、天涯、猫扑,成群的水军开始狂推《科幻世界》最新推出的一篇小说。</p>
把这篇小说的吹的天花乱坠,说的那些话让秦少言自己都感觉到肉麻。</p>
一篇篇专业书评也跟着出现,以客观公正的角度对《我在火星种土豆》进行了各种角度的点评。</p>
“近十年中国最优秀的科幻小说!”</p>
“掀起二十一世纪科幻热潮的领军之作!”</p>
“新人作者的巅峰出道!科幻界后起之秀!未来可期!”</p>
这些专业书评人夸人就比水军专业多了,有各种专业术语分析。</p>
总之在专业中透着含蓄,在含蓄中蕴藏着夸赞,在批判中带着褒扬,不愧是吃这碗饭的。</p>
很快网络上就掀起了一阵热潮,各大论坛社区都在讨论,《我在火星种土豆》谁看过?</p>
写的怎么样?</p>
是不是真的好?</p>
然后一大波理中客站了出来,信誓旦旦的保证,虽然很多人吹的恶心,但是这小说确实好看,值得一看。</p>
尤其是校园网的热搜榜上,《我在火星种土豆》一直挂在前五热搜上。</p>
这一波自然也带着《科幻世界》杂志热销,最新一期的杂志被抢购一空还供不应求。</p>
《科幻世界》杂志社立刻联系小说作者,要求他马上拿出后续内容,下一期杂志要加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