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
陆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陆坪,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后称霸的是越国,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之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经20年埋头苦干、发奋图强,终于由弱转强,于公元前473年打败、灭杀了吴国,大会各国诸侯,做成了最后一个霸主。
还有几个诸侯国也想当霸主,但是没有成功,他们是宋国的宋襄公。吴国的夫差。
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思想家、哲学家等知名人士?其主要的着作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位。
首屈一指的当属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名丘,字仲尼。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言论被他的门人整理为《论语》,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贵族,他父亲叔梁纥做了鲁国大夫,才成为鲁国人。孔子青年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官。后来在鲁国做过三个月的司寇(掌管刑法的官)。
晚年致力教育,相传他有学生三千人,其中着名的72人。孔子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古代文化典籍,并把鲁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着作。
孔子的思想代表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在政治上,他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为此,他提出了一套唯心主义的理论和仁义道德的说教,被后来封建统治者所改造和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一直把孔子奉为偶像,尊为封建社会的“圣人”。
由于孔子长期进行教学实践,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例如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且主张“再思”。他还注重复习,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孔子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等,是正确、合理的。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我们应当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
此外,老子也是这一时期的着名思想家,他所着的《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武则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撰写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他的着作有《墨子》。还有晏子、管子等众多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思想和着作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春秋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