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利益守恒
刘杀千刀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2章 利益守恒,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刘杀千刀的,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嘉靖三十二年八月末·京城
秋日的京城,风云诡谲。
太仓银库一案,在陈恪的雷霆手段下,终究掀起了滔天巨浪。
然而,当嘉靖帝亲自下令由三法司会审后,这场风暴便脱离了陈恪的掌控。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接手此案,朝堂上下噤若寒蝉,小鱼小虾们纷纷落网,而真正的大鱼——范家,却仍在严党的庇护下苟延残喘。
陈恪冷眼旁观,心中冷笑。
他知道,嘉靖在等。
等范家将那一百五十万两的“孝敬”送入内帑,等严世蕃的“诚意”兑现,等这场风波的利益最终流向该去的地方。
而在这之前,他陈恪,只需静观其变。
火药局的筹建,在嘉靖的明示下,已势在必行。
工部的动作快得惊人,陈恪甚至还未亲自登门催促,工部的工匠们就已经开始丈量土地、搬运建材。
严世蕃显然不想再与陈恪有任何交集,索性直接下令开工,免得这位靖海伯再找上门来,当众给他难堪。
陈恪站在工地边,看着忙碌的工匠们,嘴角微扬。
“小阁老,这次倒是识趣。”
回顾这一路,陈恪得到了很多。
靖海伯的爵位、兵部右侍郎的实权、嘉靖的信任、勋贵的支持……他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利益,但也得罪了更多人。
漕政改革,触动了漕帮和沿途官吏的利益;练兵设局,让旧军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如芒在背;查贪腐、整肃太仓,更是让无数人夜不能寐。
表面风光的靖海伯,背地里不知有多少人希望他暴毙身亡。
但陈恪很清楚——利益是守恒的,矛盾永远存在。
要想解决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蛋糕做大。
只有当大多数人都能分到一份,矛盾才会暂时隐藏,但也仅仅只是隐藏。
陈恪的日子,既充实,又无聊。
每日三点一线——王府讲学、兵部办公、靖海伯府休憩。
偶尔嘉靖心血来潮,想要人写青词了,便会召他入西苑。
李春芳经过陈恪的指点后,青词水平突飞猛进,但终究比不上陈恪那融合了现代物理化学的“玄妙天道”。
每次写完,李春芳都会挠着头,一脸无奈地感叹:“难怪你是状元,我只是探花……我真服了你了。”
陈恪大笑。
李春芳是他为数不多能交心的朋友。
这位未来的首辅,性格温和,不争不抢,与他相处时,总能让人放松下来。
只是,两人偶尔会想起另一位共同的好友——杨继盛。
那位铁血硬汉,即便身陷诏狱,也丝毫不肯低头。
陈恪曾多次隐晦地向嘉靖求情,但每次都被拒绝。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
——————
时间很快到了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冬至。
西苑精舍外的青石小径上积了一层薄雪,陈恪与李春芳并肩而行,靴底踏在雪上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陈恪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他紧了紧身上的貂裘,那是常乐前日特意为他准备的。
\"子恒,今日的青词,皇上似乎格外满意。\"李春芳搓着手,圆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你那句'玄穹垂象,紫气东来',当真是神来之笔。\"
陈恪微微一笑,目光扫过远处覆雪的松枝:\"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倒是石麓兄的《冬至贺表》,文采斐然,连黄公公都赞不绝口。\"
两人行至宫门外,李春芳突然停下脚步,欲言又止。陈恪察觉异样,转头看他:\"石麓兄有事?\"
李春芳深吸一口气,白雾从他口中呼出:\"子恒,我想请你帮个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