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闻梁山再得捷报
姜向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闻梁山再得捷报,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姜向春,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如梁山两面杏黄大旗所书,若寨主能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我吕将愿追随左右,肝脑涂地!\"
说着,吕将向徐悟锋深施一礼。
\"吕先生请起!\"徐悟锋叹息着扶起吕将,见他眼中充满激昂之情。
这位可是太学生,不同于被贬的武官,也不是游走江湖的草莽。
吕将是典型的既得利益者,若无变故,他日后必成一方父母官,甚至有望入朝为官。
然而,他却选择批评花石纲,断了自己的退路。
由此可见,大宋朝廷之 ** ,连书生出身的吕将都难以忍受,甚至感到绝望。
试问,一位正经书生为何会走上这条道路?
要知道,在大宋,读书人的地位极高,韩琦曾言:东华门外,状元及第才是真才俊。
换句话说,唯有读书最高贵。
徐悟锋笑道:\"我早已听闻先生之名,你在太学痛斥花石纲,言语痛快淋漓,令人钦佩!先生愿意相助,实乃我之幸事!\"
吕将闻言大喜,再次一拜:\"寨主胸怀大志,吕将拜见主公!不知主公下一步有何计划?\"
徐悟锋含笑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如今朝廷腐朽,仍不可轻视。
我梁山正在积蓄力量,不到紧要关头,绝不可与其正面交锋。”
他继续道:“我的策略是加强防御、储备粮草、稳步发展,待天下局势生变时,便可乘势而起。”
吕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赞叹道:“妙极!加强防御、储备粮草、稳步发展,这九字方针简洁明了,显见主公已有周密谋划,小生无须多言。”
稍作停顿后,吕将又道:“朝廷势力依然强大,当前不宜直接对抗,但一味退让亦非良策。
依小生之见,梁山泊虽狭小,却应伺机而动,主动出击夺取胶东半岛,如此才能拥有更多战略选择。”
徐悟锋听罢,对吕将另眼相看,此人见解果然独到。
梁山泊固然面积有限,但仅是暂时立足之地,一旦实力壮大,便需走出这片水域,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吕先生果然是栋梁之才!”
徐悟锋点头询问:“我有一疑虑,先生于江南,摩尼教根基深厚,人才辈出,先生为何不投奔方腊?”
徐悟锋话音刚落,吕将摇首回应:“主公试想,自古以来,宗教兴风作浪者虽多,又有几人真正成功?汉末黄巾之乱,轰动一时,却短短数月便被 ** 。”
“摩尼教在江南经营数百年,根基牢固,但随着花石纲的推行,虽吸引了一些信众,却始终未能组建起一支精锐军队。”
“即便贸然起事,短期内或许能逞威,然而面对朝廷大军压境,恐怕难以持久。”
吕将稍作思索,续道:“若非主公在此,我或许会投向方腊,可如今梁山兵马强盛,远胜摩尼教十倍,我又怎会舍近求远?”
随后,二人围绕天下局势展开了深入交流。
徐悟锋越发觉得吕方才智过人,对当前形势洞若观火。
吕方指出,皇帝赵佶荒唐无道,沉溺享乐,致使民怨沸腾。
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天下必将风起云涌,群雄并起。
梁山若能占据胶东,稳固根基,便可图谋天下。
他亦察觉到,徐悟锋正是他心目中的明主。
徐悟锋提出的诸多政见与军事理念,均与吕方心意相通。
一些模糊之处,经徐悟锋简明点拨,顿时豁然开朗。
更令吕方钦佩的是,徐悟锋学识广博,无论是经典着作还是史册典籍,皆能如数家珍,引经据典,令人叹服。
交谈结束后,徐悟锋将吕方引荐给许贯忠。
许贯忠观察吕方,仪表堂堂,气质儒雅,显然饱读诗书。
其眼神坚定,眉宇间英气勃发,可见此人心怀韬略,绝非庸碌之辈。
徐悟锋向来识人精准,既然认定吕方有大才,自然毋庸置疑。
许贯忠随即恭敬行礼:“吕先生肯来梁山,足见我军声势渐隆。
未来筹划国事,单凭我一人之力难以为继,望先生多多指教!”
得知许贯忠乃梁山军师,不仅态度谦和,还如此直率豪爽,毫无文人常见的客套虚伪,这让吕方甚为欣赏。
吕方拱手回礼:“许兄言重了,同为主公效力,还请日后多加提携!”
……
却说关胜接到文书后,便与郝思文、宣赞奔赴兴仁府。
正当兵马集结之际,传来任城县失守、项元镇惨败的消息。
初生牛犊不怕虎,关胜首次领军出征,麾下有精锐一万五千人,信心满满。
即便知晓项元镇的实力,他依然充满自信。
关胜不敢拖延,迅速将大军分成三路,郝思文担任先锋,他亲自率中军,宣赞统后军,气势汹汹向梁山进发。
梁山方面对关胜的动向尽在掌握,得知大军已出动后,徐悟锋立即部署应对策略。
郝思文率三千先锋军前行约四十里至双塔岭,岭下有一片茂密树林。
郝思文自幼精通武艺且熟读兵法,只是未曾遇到施展机会。
进入济州地界后,他便格外警觉。
到达双塔岭时,他察觉林子过于安静,立刻勒马止步,派遣探子入林侦察。
同一时间,刘唐、李逵、项充、李衮带领五百喽啰在此埋伏,计划伏击官军中军。
李逵早已按捺不住,见郝思文停军派兵入林,便提议出击。
李衮劝道:“若计策被识破,我们可从林中撤离,他们追不上。”梁山军纪严明,李逵虽心急,仍回应:“若连面对敌人都不敢,回去必遭嘲笑。
况且我既为先锋,打头阵理所当然。”
项充亦渴望建功,附和道:“铁牛说得对,即便不成,后续还有援军。”随后,李逵高呼“杀”,率先冲出林子。
刘唐见状,无奈跟上,喽啰随之响应,林中顿时杀声震天。
“果真有埋伏!弓箭手何在!”郝思文略显惊讶,随即镇定,调集弓箭手。
一声令下,箭矢齐发。
项充与李衮迅速上前保护李逵与刘唐,幸而箭雨稀疏,两人盾牌挥舞得当,四位首领均安然无恙。
这五百伏兵皆持圆盾,大多完好无损。
郝思文见几乎无人中箭倒地,微微一怔,随即下令:“弓箭手继续射箭!”
箭矢如雨,气势磅礴,要完全抵挡并非易事。
两轮箭雨过后,李逵等人虽未受重创,却已逼近眼前。
郝思文急忙喊道:“弓箭手撤退,枪兵上阵!”
宋军以弓箭手为主力,其余为枪兵,负责保护弓箭手并抵御骑兵冲击。
听令后,前线官军迅速布阵,形成一道枪墙。
李逵见官兵停止射击,不再理会项充,直奔敌营而去。
郝思文看着李逵黑脸壮实的模样,嘲讽道:“都说梁山英雄厉害,不过如此粗鄙之徒罢了。”
“骑兵百人从侧翼出击,突破五百人后绕至林前,以防贼寇逃入林中。”
“遵命!”部下领命,点起百名士兵,从侧面包抄梁山队伍。
刘唐见骑兵逼近,急喊:“铁牛,官军出动骑兵了,快撤,再晚就走不了了!”
“怕个屁!”李逵充耳不闻,挥动双斧朝枪兵冲去。
“杀啊!”
前方枪兵见状齐声呐喊,举枪齐刺。
李逵笑了一声,挥斧将几杆长枪斩断,直逼几名枪兵。
“咔嚓”“噗嗤”,斧头入肉、断骨之声传来,几名枪兵应声而倒。
见李逵势不可挡,前排枪兵慌忙躲避,后排士兵补位,再次刺出长枪。
李逵连劈断数杆长枪,已近枪兵阵前,挥斧将几人击倒,随后闯入阵中狂砍滥杀。
梁山士卒见局势有利,随即蜂拥而入,加入战团。
“大胆贼寇,休要放肆!”
郝思文万万没料到李逵如此勇猛,眼看士兵难以阻挡,怒吼一声,策马上前,手中长枪直刺李逵。
李逵正欲立功受赏,见敌将逼近,心中大喜,挥动双斧,朝郝思文的长枪斩去。
第二七五回 大刀关胜(第三更)
李逵挥斧而来,郝思文迅速缩回手臂,避开锋芒,随即一枪疾刺,直指李逵胸口。
李逵左斧落空,察觉郝思文反击,忙用右斧格挡。
二人交锋十余回合,李逵虽力大无穷,但在郝思文面前渐渐显出劣势,逐渐处于被动。
“你这莽夫,不过如此,回去勤加练习再来挑战吧!”郝思文忍不住笑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