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伊28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哗众取宠,大梁女学实录,紫伊281,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嘉敏见侍郎大人笑眯眯地看着她,很是纳闷:你看本宫作甚?难道你是想让本宫来回答?你想考校本宫还是为难本宫?
在嘉敏看来,考校等同于为难。
她是嬷嬷带大的,不曾养在母妃膝下,压根没人关心教导她课业,桂嬷嬷能教她认字就不错了,她最擅长的便是女红。
太子哥哥离世后,父皇意识到她是他仅存的血脉后,才命人悉心教导她,她才学了一年多而已,怎么经得起考校,万一说的不对,不好,岂不是漏了馅?
嘉敏不悦地移开目光,心想着,如果侍郎大人执意让她发表看法,她该如何推脱?
侍郎大人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看公主殿下的反应,便知殿下不想发言。
比侍郎大人更有眼力见的是楚灵珊,楚灵珊简直要笑了:这位大人是怎么想的?最重要的人物不是该最后发表看法,总结评论,一锤定音吗?哪有一开始就让公主殿下说的?
于是,楚灵珊道:“大人,我来。”
侍郎大人正纠结请谁来说,楚灵珊主动站出来,解决了他的难题,当即道:“好,就由楚小姐来谈谈。”
楚灵珊起身,侃侃而谈:“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乃治国第一要务,任何政令,法规,制度,最终都要靠官吏去执行,若官吏无能、腐败或阳奉阴违,再好的政令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圣人开恩科,举德贤,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为官,吏部对官吏的德行、政绩进行考核,来确保官吏在其位谋其政,而御史台,督察院行监督之责……”
侍郎大人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楚侍郎的千金,颇有见地。
楚灵珊开了个头,且得到侍郎大人的认可,接下来发言的人的论点与楚灵珊的论点大同小异。
侍郎大人听着千篇一律的说辞,却是皱起了眉头,若只是如此,为何贪官、昏官层出不穷?
都没说到点子上。
“程青澜,你来说说。”他记得楚大人提起过,女学班的程青澜于政务上总有独到的见解。
之前听大家的发言,程青澜的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都是些不知民间疾苦的官家小姐啊,心里正吐糟吐的欢,结果被点名了。
程青澜起身,稍稍斟酌,道:“大家所言,我都认同,然而,仅治吏而不治民亦存在弊端,有道是,天下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圣人过度依赖治吏而忽视了民意,容易被蒙蔽,故而,治吏是关键,治民是邦本,要让民意有可达天听的途径,圣人方能知晓民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民众的真实状况如何,才能真正制定出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政令与制度。官吏才不敢欺上瞒下。”
侍郎大人眼睛一亮:“展开说说。”
程青澜又道:“学生以为,首先选拔贤能重才更重德,其次,严明制度,要人治更要法制,良政还需律法配合,让恶吏无法任意横行,三,广开言路,御史台,督察员行监督百官之责,更要体察民情……”
侍郎道:“程青澜,就今日所言,你写一篇策论上来。”
一堂课终于结束,只有程青澜领了作业。
出了崇文馆,陈卉迟冒着星星眼,一脸崇拜地看着程青澜:“青澜姐,你怎么懂的那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