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坤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月影归程,心痕凝光,觉醒!我重新来过,万界全麻了!,杨门坤少,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顺着溪水往前走,野径旁出现一片麦田,麦穗已黄,沉甸甸地低着头,在晨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说悄悄话。田埂上坐着个老农,戴着草帽,手里拄着锄头,正眯着眼看朝阳,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调子简单却透着满足。

陈秋走过田埂时,老农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随即又化为温和:“后生,赶路?”陈秋点点头,老农指了指不远处的炊烟:“前面就是柳家村,有热粥喝。”他的声音里带着泥土的厚重,像石台上的粗瓷茶壶,朴实而温暖。

麦田深处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两个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正在追逐打闹,发间的红绳在金黄的麦田里,像两朵跳跃的火苗。陈秋的脚步顿了顿,看着她们跑远的背影,忽然想起画像里的小芸,想起瑶瑶抱着他脖子时的模样。原来幸福从来都很简单,不过是麦田里的嬉闹,不过是一碗热粥,不过是发间那抹永不褪色的红。

他在田埂上坐下,学着老农的模样眯眼晒太阳。阳光穿过麦穗的缝隙,在他脸上织成金色的网,暖洋洋的,驱散了黑风谷的寒意。怀里的鹅卵石轻轻作响,像是在提醒他,那些被守护的温暖,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此刻麦田的香气,是老农的小调,是孩童的笑声。

四、炊烟唤客,粥暖尘心

柳家村的村口,卧着一条大黄狗,见陈秋走来,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又趴下继续打盹,尾巴却轻轻扫着地面,像是在欢迎。村里的房屋都是土坯墙,屋顶冒着袅袅炊烟,其中一户的烟囱上,还挂着个小小的红辣椒串,在风中轻轻晃动,像一串迷你的灯笼。

陈秋走到挂着辣椒串的屋前,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咕嘟咕嘟”的声响,混着淡淡的米香。他轻轻敲门,一个围着蓝布围裙的妇人探出头,看到他身上的血迹,愣了愣,随即露出温和的笑:“是赶路的吧?进来喝碗热粥。”

屋内的灶台上,一口大锅里正煮着粥,米香混着南瓜的甜香,弥漫在狭小的空间里。妇人舀了碗粥递给陈秋,粗瓷碗的边缘有些烫手,却暖得人心头发颤。粥里卧着个荷包蛋,金黄的蛋白浮在粥面上,像一轮小小的太阳。

“家里男人是猎户,常说赶路的人最苦。”妇人一边擦桌子一边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善意。陈秋喝着粥,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压下了最后一丝血腥气,也暖了那颗在黑暗中跋涉已久的心。他仿佛看见老头在观星阁密道里,捧着想象中的碧螺春,笑得像个孩子,原来所谓的好茶,从来都不是名贵的碧螺春,而是此刻这碗带着暖意的粥,是这份素不相识的善意。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照在陈秋怀里的玉佩上,泛着温润的光。他知道,兵字秘印的征途还未结束,百盟的阴影仍在身后,但此刻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平静。因为他终于明白,所谓的守护,不是握紧冰冷的剑,而是守护这碗热粥的温度,守护这炊烟的升起,守护发间那抹永不熄灭的红。

陈秋放下碗,妇人笑着摆手:“不用给钱。”他将怀里的枫叶放在桌上,当作谢礼。走出屋门时,大黄狗跟在他身后,送他到村口,尾巴摇得欢快。陈秋回头望了一眼那烟囱上的红辣椒,望了望麦田里的阳光,握紧剑鞘,红头绳在晨光中轻轻晃动,像在说:前路有光,我们同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霸牛狂牛神传承

九洲神宫的袁母

新阅微异谈

硕云舒

一剑星河灿

晏龙儿

重生八零:李太太还在立规矩

禾桅簌簌

快穿之直男被迫当娇妻

菊凉

魂穿小燕子,傻子才甘心等三年

白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