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秦淮河畔胭脂盟——商帮合作的算计,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御书屋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里秦淮灯影稠,盐船米舸竞风流。
胭脂账里算盘响,盟誓犹随水东流。
一、乌篷密约:盐引换来的金兰契
秦淮河雾霭中,徽商汪廷奎的乌篷船与晋商乔致庸的画舫悄然相靠。船头青瓷碗盛着混血的黄酒,盐引文书在烛火下泛着油光。\"乔兄掌北地商路,汪某控江南漕运,你我联手...\"汪廷奎话音未落,船尾传来落水声——原是乔家账房失足,怀中跌出的密账浸透河水,隐约可见\"长芦盐场\"字样。
对岸歌妓的琵琶声忽转激昂,盖过乔致庸的干笑:\"汪兄见笑,下人不懂规矩。\"案几暗格里的砒霜药包,被船娘斟酒时顺势扫入江中。
这场夜泊结盟,是商帮间典型的利益置换。徽商要北方的盐引,晋商图南方的漕运,彼此提防又相互需要。恰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临时的利益交汇点催生脆弱同盟。但密账落水的插曲,已预示信任的裂痕——商海浮沉者,谁人袖中不藏暗箭?
二、茶马古道:镖旗背后的暗箭
张家口驼铃声响,汪家商队的徽州茶叶与乔家皮货混装成队。镖旗上的\"乔汪联号\"墨迹未干,总镖头陈七的刀鞘已暗藏三封密信:一封给蒙古马贩,一封致扬州盐商,还有用蜡封着的给朝廷巡盐御史。
祁连山隘口,马匪的响箭射穿镖旗。乔家二掌柜却带着驼队绕道黑水河,河滩上早有汪家私兵接应——原来这\"劫镖\"本是双簧戏,只为独吞茶马交易的厚利。风雪卷过古道,露出沙中半掩的盟书,狼粪混着血水将\"同心同德\"四字蚀成窟窿。
茶马古道的双簧戏,揭露商帮联盟的算计本质。表面合作运输,实为互相安插暗桩。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博弈,暗合《韩非子》\"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警语。商道险恶,真正的契约不在纸上,而在实力制衡间。
三、钱庄挤兑:银票堆砌的危楼
扬州日昇昌票号前,挤兑的人潮撞碎了\"乔汪通兑\"的匾额。汪廷奎将成箱的晋商银票抛向人群:\"诸位细看,这票面暗纹可对?\"银票在阳光下显出乔家独有的青松水印,挤兑者顿时调转方向涌向乔家票号。
地窖中,乔致庸抚摸着汪家抵押的田契冷笑:\"他道我认不出这些假地契?\"烛火忽明忽暗,照见契纸上仿徽州罗盘纹的破绽——原是汪家买通晋中画工,照着《营造法式》描的赝品。
钱庄挤兑风波,展现商帮联盟中的信息博弈。双方互持把柄又互相欺诈,恰似《孙子兵法》\"能而示之不能\"的诡道。当银票成为武器,地契化作盾牌,所谓的商业信用便成空中楼阁。智者当如范蠡,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时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